有一组数字,应该记住:
一、山水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7家,版图覆盖全国10个省区;
二、目前山水职工计有23821人,其生产经营业务涵盖了6大建材相关领域;
三、山水的历史,如果按山东水泥厂创建算起,至今43年,若以曾归属山水旗下的济南水泥厂算起,已整整95年。
这些截至2014年底的数字,直观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山水世界。这个世界是所有山水人团结抚育的成果,是山水人的骄傲。
企业与职工,在“巢”与“卵”之间互换着角色。弱小的企业像一颗脆弱的卵,在人的抚育下壮大,待到强壮得足以撑起一个世界时,企业就变成哺育每位成员的温暖巢穴。
山水从一颗卵,在老山水人倾情抚育中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数万人赖以生存的大家族。
曾几何时,这个“巢”那么粗壮坚固、温暖祥和;曾几何时,巢里的人们,那么乐观向上、温馨和睦;曾几何时,外人眼中的山水,那么强大优秀、令人称颂。
彼时的山水,看上去风调雨顺、安枕无忧。以至于纷争初露端倪,无论是巢内人还是巢外人,都认为不过内部的小打小闹、无关痛痒。
有谁料到,仅仅两年时间,大多数人眼里都“不是事儿”的内部纷争,竟像一场泥石流,以失控的速度和架势,裹挟着越来越多的山水人,湍急而下,一路扫荡至今。
屋漏偏逢连阴雨,当洪流遇上暴雨,更演变成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将与山水合作的、视山水为傲的、对山水垂涎的诸多势力,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终至泥沙俱下、雷电齐发,遮天蔽日下,早已分不清你我,辨不清是非。
两年来,飞沙走石、惊涛骇浪疯狂敲打着这座无辜的巢穴,震醒了山水人安逸的美梦,冻结了股民手中的股票、打乱了大股东们原有的部署,也为更多“局外人”敲响了警钟。
如今,纷争仍在持续,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主动参战的均已腹背受敌、杀红了眼,无辜卷入的早已心力交瘁、黯然神伤。
这场纷争就是一场灾难,当硝烟弥漫、大厦倾覆,其下安有完卵?
哭泣的“家园”
山水,曾经美丽的“家园”,有生长繁茂的花草树木,活灵活现的禽鸟雕像,含着清晨露水的瓜果蔬菜,那些说不尽道不完的美丽风景,和矗立在水泥厂中央威武的水泥窑一样,都是几代山水人用爱心、善心和责任心孕育的杰作。如今,景色依旧,却物是人非。
这样的“家园”,蕴藏着说不完的山水故事,包裹着浓浓的山水情义。每一处风景,都表达着山水人最强烈也最纯洁的愿望:安居乐业、共享一生。如今,这简单的愿望,也似变成一种奢望。
山水水泥的环境,在行业中小有名气,即便在山水纷争最为激烈的当下,我们走进其间,依旧不由自主发出赞叹。乘上办公楼里的观景电梯,看到窗外一片浓浓的绿色间,点缀着古色古香的花亭,想象着以往职工们在这里工作,是何等的怡然自得。
远处是山水自己的菜园,张才奎请来专人种植各种蔬果。几乎每天,山水人都能吃上刚刚采摘的新鲜蔬果。据说,山水食堂供应的猪肉,也是自己饲养,他们还有自制的干肠,据说小有名气。下了班,职工们拎着新鲜的蔬果回家,省了跑菜市场的繁琐辛劳。
这些都曾是山水人最温馨的回忆,其间的点点滴滴,是说不完的。
一位老山水职工沉浸在回忆中,抿着茶娓娓道来:离集团不远的水泥厂,很多年前还养过猴子、梅花鹿、孔雀等各种禽鸟,哥几个下班先来观观鸟逗逗禽,为紧张工作平添不少情趣。后来,因国家规定,山水人将这些禽鸟送到动物园,又在原地塑起好多禽鸟的雕像作为留念。
这些雕像,至今还活灵活现矗立在水泥厂外的绿树下,似乎只有它们,还可以置身激烈的纷争之外,执着地述说着山水曾经温馨、浓厚的人情味儿。
老工人的表情让我们有些心酸,像是历经沧桑后,对美好往事的追思,又突然被无情地拉回现实,他苦恼地撸着头发,紧蹙双眉,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说,闹什么闹呀?”
这位老工人,也是持股员工之一,因为不想将自己置身于纷争之中,便持续不断地受到各种侵扰,如今不得已搬出山水家园。提起山水家园,他一字一句地说,那曾是山水职工的安乐窝,现在却是他最想远离的地方。
记者探访过山水家园,在各种大字报、声讨横幅和警惕脸庞营造的紧张氛围中,依稀还能窥见家园的本貌。
山水家园建在济南闹市区的安静之处,清一色六层板楼之间,种植着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在这闹中取静的安逸之地,还能嗅到曾经浓郁的生活气息,却看不到悠闲自得的面孔、听不到欢乐祥和的笑语。一双双警觉的眼睛和一张张严阵以待的面孔,与其说是“家园”,更像是剑拔弩张的“战场”,我们不由得从后脊梁泛起一股寒意。
最让人揪心的是,与山水家园一个铁栏之隔,有一座小学校。往日,家园与学校之间的铁栅栏门长年开通,孩子们从这里进进出出,既安全又方便。自当纷争开始,这个门只在规定时间里短暂开通,山水职工孩子上学,很多时候不得不从外面绕上一大圈。
在如此紧张的环境和气氛下,这里的师生也难免不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孩子,我们无从知道,眼前的一幕幕,会在他们稚真的心中留下些什么?
纷争中的山水人
山水水泥纷争,或许改变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看风景的人”。的确,持续两年的纷争,无形中改变着山水人。以往的工作节奏、生活状态、思维意识等等,都随着纷争的持续或升级发生着变化。
心力交瘁的管理层
纷争至今,最忙碌的群体应该是山水集团现任管理层,不仅要忙着解决纷争事宜,还要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很多时候都有些分身无术。
这批刚成立两年的新团队,一部分是工作几十年的老山水人,一部分是张斌上任后提拔的年轻人。原本,这个全新的管理团队是要形成互补之势,共同打造“年轻山水”。谁能想到,上任后第一件大事,竟完全背离了应走的轨道。
临危授命,无论愿意与否、压力多大,都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保山水这座高耸的大厦,不要在飓风暴雨中倾覆。
陈学师是这支团队的成员之一,属于比较年轻的“老山水人”。作为集团党委书记,千方百计稳定军心,想方设法缓解各方压力,沉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已成为他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在济南采访的6天里,陈学师穿着一身从来没有换过的衣服,在集团总部和水泥厂之间来来回回的瘦弱身影,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印象。白天,我们几乎抓不住他,只有等到深夜,他才有可能拖着疲惫步伐,满脸倦容和我们短暂聊一会,这会儿功夫也被电话不停打断,要么催他赶回集团临时开会,要么催他赶回家处理与纷争相关的文件材料,准备第二天一早开会……陈学师苦笑道:每天都有新情况,我们24小时做好应对准备。
自打纷争开始,这是山水现任管理层每位成员的工作常态,日复一日,24小时待命。
连山水旗下其它分公司负责人,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不但每天奔波在集团、水泥厂和自己公司,还必须随时做好回应“红帽维权”数十次不间断上访的接访工作。
辛苦已不算什么,最让他们无法承受的,是愤怒的维权激进人士恨屋及屋,将他们视为“走狗”。各种指责与谩骂充斥山水某些网络和QQ群,对方用尽解恨的言语,对他们尊严进行攻击与侮辱。去年正月初一,迎接某位高管的“新年礼物”,是写满各种威胁诅咒言语的白色对联。自此之后,他便携家带口逃离山水家园,至今仍不愿回想那恐怖的一幕。
陈学师告诉记者,他与另外两名同志被有些人视为“三个甲级战犯”。“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还有无数的在职人员,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没有人愿意看到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山水倒在这种事情上。本是一家人,不应该有这样的仇视。”
一位年轻高管告诉我们:他女儿无意中看到帖子里骂自己的父亲,哭着问他为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只能要求她:不要管大人的事。从此后,孩子没有再问过我,但我看得出她内心隐隐的恐惧。”
在职工面前,他们必须表现出应有的镇定和冷静,但内心深处的担心和恐惧,却在夜深人静时折磨着他们。很多处理纷争的主要负责人,不敢透露自己现在的住处,上班也养成一个习惯,出门哪怕十分钟,都要锁上办公室的门,觉得只有这样才踏实。
甚至,因为屡受各种言语威胁和行为骚扰,很多人不得不随身携带各种防身利器,做好一切保护自己的准备……
被“波及”的普通员工
所有纷争,都会有无辜的群体被波及受牵连。山水纷争最无辜的群体,恐怕就是上万名普通职工,无论老人还是新人,都将被波及,根本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性。
带记者探访山水家园的老工人,起初非常犹豫,因为他还没有搬离小区,害怕因此会受到更大的侵扰。最终是在我们答应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才勉强为之。
自打走进家园,老工人的表情便更加痛苦,他说以往每到大人下班孩子放学时,小区里都热闹极了,孩子们唧唧喳喳地玩耍,大人们三五一群唠着闲磕。多年同事,彼此也不生分,山水家园比起周边的商业小区,要热闹欢快得多。
“从来都觉得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做梦也想不到会成今天这样。”老工人喃喃地说:“我也要搬家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
老工人对山水的感情时刻流露于言语间,最让他难过的,是“托管令”之后,山水员工之间似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墙,以往热热闹闹无话不说,现在却有意无意欲言又止,似乎总有些嫌隙和防备。这样的气氛,让他感受着无形的紧张和压抑。
如今,很多山水职工因经不住邻里之间恶化的关系和从早到晚不间断的游说侵扰,已纷纷搬离,其中一部分人不得不将家人送出济南安顿,自己则暂住在单位。
我们采访的多位职工,故作镇定的脸上,掩藏不住内心的苦涩。有家不能归,面对父母担忧和孩子盘问,又无法表达的心情,只有经历的人才感受真切。
采访期间,一位“被托管”的老职工在陈学师办公室门口徘徊良久,脸上纠结的表情,我们久久不能忘记。据说,这位老职工始终在双方之间举棋不定,既觉得维权方说得蛮有道理,在与高盖茨的“委托书”上签了字,又觉得集团上下没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于是后悔自己的行为。见到陈学师,他只喃喃地反复说着一句话:“我该怎么办呀?”
随着纷争的升级,山水的闸门一道道被撞开,尽管大家都在克制,但老员工们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变化和维权人士时常营造的紧张气氛,也给年轻人内心增加了负担。
一位85后的年轻职工接受采访,纯真还没有从脸庞上褪去,眉宇间已添加了一丝沉重。他说,他不是持股员工,这场纷争看似和他没有关系,但身处其中,看着自己的领导、同事每天疲于奔命、心力交瘁,两年多来,他从没有开心笑过,似乎这样的气氛下,放开胸怀笑一次,也是一种奢侈。
维权群体的生存节奏
听不少山水人说,如今的山水家园已经变成维权人士的“阵地”,他们在小区里设立了维权办公室,制定严格的轮岗值班盘查制度,每个参与维权的家庭,都被编入轮岗制度中,尤其是家中老人,原先三五一群喝茶聊天,现在三五一群站岗放哨。
据说,办公室门口设置了警铃,但凡有统一行动,警铃便响彻小区。就像圣旨一样,一家老小带着红帽、握着马札,面色肃穆地从各个楼里奔出来,在统一地点集合。
面对那些还没有被“争取过来的同志”,参与维权的大爷大妈可谓费尽心思,带着“势要救同志于水火”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登门造访、电话游说、苦口婆心。
那些激进的维权代表,更是全身心投入这场“战斗”之中,不但自创了网站,打通舆论渠道,还有各自的专业分工和工作职责。几位最早维权的前高管们,则奔波于济南和香港之间,誓要将这场诉讼官司打到底,打到让张氏父子滚蛋的那一天。似乎那一天只要到来,阳光就会普照,人民就会翻身做主。
两年多来,每天的生活,对他们而言,似乎只变成了一件事:维权、上访,历数自己的委屈,切齿张才奎的恶行。每天都像绷紧的发条,只要有半分松懈、一刻清闲,便似背叛了组织、背叛了自己一样可耻。
一位济南水泥行业人士曾亲见维权人士在山水大门前抗议的一幕,谈起此事,他流露出一丝忧心:“‘亢奋’是我最大的感受,他们大多数人是被一种巨大的亢奋包裹着,越裹越紧,一旦松懈下来,可能会充斥着失落与孤独。可是,他们究竟要得到什么呢?就算张才奎如他们所愿下了台,他们又会怎样?踏踏实实过日子吗?恐怕现在处在亢奋状态中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被摆布”的大股东
天瑞集团、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三个大股东,原本入主山水各有各的战略考虑,但都是看好山水各方面优势,没想到陷入这场纷争,甚至已经不得不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大股东“被摆布”也实出无奈。
4月16日,山水水泥(HK00691)停牌至今,已三个半月有余。静悄悄、空荡荡的股市下面,异常激烈的控制权大战,正斗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来回的博弈与对持中,山水水泥究竟何时复牌?股市上的投资者又面临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有山水相关人士告诉我们:针对当初天瑞在二级股票市场豪购山水股票,致使山水在股市停牌这一事件。集团负责人曾问过天瑞原因,天瑞方只是回答:没什么原因,就是不小心收多了。
我们不知道天瑞的回答究竟是敷衍,还是有意为之。山水集团对天瑞此举的缘由,也只能是自我猜测,全行业也都在猜测。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山水维权代表请来的“盟友”,共同来对付张氏父子和他们的“盟友”中国建材。
天瑞方面始终没有明确说出根本原因,抑或即便说出来,也无非是多增加一些口水争辩,又有谁会真的相信?无论天瑞目的为何,如今,它已被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却是不争的事实。至少在大多数山水职工的眼中,天瑞无疑是不怀好意的入侵者,就在前不久,大部分山水职工联名抵制天瑞入主抢夺山水的控制权的举动,就已现端倪。
未来,随着山水控制权的持续争夺,天瑞将何去何从?将扮演何种角色?是否挺得住四面八方的压力?是否扛得住一座风雨中飘摇的大厦?我们只能听“下回分解”。
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在山水纷争之前,就已经是山水股东成员。那时候的两大股东,想必是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本着强强合作的意愿,与山水达成某种战略合作,原本都有着远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目的无非是互惠共赢、多方受益。
谁能料到,一场由内部而引发的控制权之争,将他们全部卷了进去。不但所有的规划和部署,都将因此而被打乱,两大股东更是被迫成为战争升级后的口舌焦点和众矢之的,各种猜测质疑,乃至指桑骂槐扑面而来。一些激进人士,更是将原本毫无瓜葛的三大股东,硬生生分成敌我双方,亲我者高捧之,逆我着痛扁之……
山水控制权开始,三个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企业集团,便像棋子一样被摆布着,天瑞与中建材被视为敌我双方不共戴天,亚泥则是“潜伏者”,随着局势伺机而动。
7月27日,山水集团官网刊发“香港高院否决山水水泥托管人罢免多数董事提议”的消息,大意是天瑞曾在20多天前提议罢免现任大部分股东的决议在香港高等法院的宣判中没有通过。这表明截止至目前,“山水”作为一个拥有多重含金量的独立品牌,暂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然而,几大股东没有就此摆脱“被当棋子”的命运。就在宣判刚刚出炉,立刻便有帖子将亚泥推到了角斗场的中央,像以往一样,重新设计几大股东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戏,最终得出的结论,不过是以敌我矛盾之分,奉劝亚泥和天瑞联手“吃”掉山水。这个来自维权方的帖子,字字句句都在宣告,无论以什么方式,都要以打倒张氏父子为终极目的。
一位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维权人士终极目的是“打倒张氏父子”,山水集团的终极目的是捍卫控制权。三大股东被强行摆在双方对持的棋盘上,似乎目的也变得很简单,要么帮着维权方打倒张氏父子,要么帮着山水保卫控制权。这种想法不是太幼稚了吗?而三大股东身处其中,也无法摆脱这样“被摆布”的局面。
纵观山水控制权争夺发展至今,越发觉得真正可怕的不是外来的大股东,而是山水自己人已被仇恨染红了双眼,不惜一切,甚至可以牺牲掉一个完整的“山水”,不过是为了争夺自己想要的“胜利”。
但是,所谓“被摆布”的三大股东,是否真的能够被摆布?三大股东都是身经百战、历经无数磨砺的大企业集团,又怎么可能成为任何一方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
三大股东入股山水,是看中了山水的品牌地位,看重与山水之间能够在合作中保障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关系,而绝非因为山水的纷争,更不可能是要帮着哪一方去打倒另一方。即便第一大股东天瑞集团是在纷争中参与进来。作为一个大企业集团,其目的难道就是为了与其他股东势如水火、到处树敌?恐怕也是不应该的。
如今,已经备受侵扰和“摆布”的股东们,当事态的发展已经与各大股东的诉求和希望背道而驰,甚至因此受到损失,他们是否还愿意陪着山水无休止折腾下去?是否还有精力、体力和实力不断为山水无休止的“仇杀”大方埋单?
更何况,在大股东之上,还有政府的干预、法律的限制和资本市场规范的游戏规则。倘若任由山水纷争再这么折腾下去,当山水成为垃圾股,甚至闹到最终退市破产,那些所谓的“胜利者”们,究竟“胜”在哪里,又得到了什么?
阴影下的“金字招牌”
对真正热爱山水的企业人士而言,山水所拥有的品牌价值,是任何其他品牌所取代不了的。这个品牌是山水人用几代人的精神与心血精心浇灌而成,拥有着他们每个人的DNA。
无论维权人士有多仇视张才奎,多想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多不想承认他的哪怕一点功绩,事实却永远不可逆转,在以张才奎为核心的老山水人的带领下,的确让山水起死回生,让山水不断攀升,让山水走向资本市场,让山水成为今日的“帝国”。
对于30年前那次让山水起死回生的“大手术”,很多老职工都将其称之为“一种使命”。无论是临危授命的张才奎,还是所有留下来的山水人,都在坚定使命驱动下团结作战。
这种“使命感”发自内心,成于无形。像是“山水”将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和价值,潜移默化地输送给每位山水人,也像是“山水”所承载的“品牌价值”,赋予每个人的力量和荣誉,推动着他们去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卫一份厚重深邃的“品牌价值”。尽管,那时的山水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品牌价值”,却愿意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如今支撑着山水这杆大旗的年轻管理团队,依旧是延续着老山水以往的血脉和根基,保持不变的依旧是山水自己的DNA,他们所要做的,也只是在山水一脉相承的文化骨架中,注入更新鲜的血液和更优质的基因。
尽管,他们的宏图大志因当前的纷争而有所放缓,但正如他们所言:山水只有在原先的根基上,才能攀得更高、枝叶更繁茂,山水只有一个,永远都是山水人的山水。
维权人士振臂高呼的口号:打倒了张氏父子,山水人才能翻身做主人,才能有光明美好的未来。可是,究竟做谁的主人?是天瑞、亚泥、中国建材,还是维权人士?没有人给出答案。又或者,换了身份、换了基因的山水,还是不是山水?山水人赖以维系的家园还是不是自己的家园?山水人又将拥有怎样美好的未来?也没有人给出答案。
“山水”,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有着浩瀚宏大的语境与和谐美好的寓意。
其实,“山水”这个名字的来源并不复杂,取了山东水泥厂中“山”与“水”两字,从此便朗朗上口,步步攀升。
尽管,30年前的山东水泥厂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但是,济南市政府从内心里并不想放弃它,否则也不会在人人都觉得无可救药的情况下,走马灯似的派去12位领头人,抱着势要让这个厂子起死回生的决心,甚至寄希望于有一位领头人,能让其旧貌换新颜,重新崭露头角。
或许,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山东水泥厂”的历史和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含金量。从其前身济南山水,又上升为山东山水、上市的中国山水,从名字即可看出山水一脉相承的历史和轨迹,无形中,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分量,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大省——山东省水泥行业的一个标志和象征。
能够以省或省府城市命名的企业,大多都会有一段厚重的历史。山水也不例外,95年的沧桑历史,在中国水泥为数不多的百年企业中,也属名列前茅,不仅为山东省,也为中国水泥发展史篆刻下不可磨灭的轨迹。
“想让山水死,30年前就可以做到,何必要等到现在?”一位山水集团负责人坦言:“只要还将自己视为山水人,还热爱这个企业、这个名字,就应该团结起来保护这个‘金字招牌’。30年前,包括张才奎在内的老一代山水人,不允许山水白白死掉,拼命保住山水。今天,我们也不允许山水白白送掉,如果山水在我们手里拱手相让,难道不是真正的耻辱吗?”
“前辈人保卫住的江山,难道真的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丢掉了吗?”这是众多老山水职工最揪心的拷问。或许,每一位山水人,尤其是所有引发、挑动、搅局、参与,甚至乐此不疲使其不断升级、不断恶化的各方代表,是否都应该扪心自问:破坏家园、摧毁和睦、伤害彼此,终至四分五裂、江山难保,这种种因纷争而造成的恶果,谁来承担?谁承担得起?
今天,我们还看到一个有着美好家园寓意的“山水”,一个有着区域象征意义的“山水”,一个有着行业历史价值的“山水”,一个历经沧桑与磨砺的“山水”,一个再过5年就傲然登上百年宝座的“山水”。
明天,这一切是否还存在?只能等着山水人给我们答复。
大厦将倾当自省
所幸的是,此刻的山水人,还远没到“追思”的时候。尽管山水已在风雨中飘摇,却从未倒下。这不仅源于深厚的根基与底气,更因为有那么一批山水人,不受利益驱使,不为争斗所累,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家园不受侵犯。
采访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山水纷争如此激烈的状况下,还有一批坚守岗位的山水人,怀抱着对山水的感情和对事业的信念,顽强地保持着山水这架巨轮正常运转。时至今日,山水日常的生产经营,尚未受到实质影响。2014年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山水集团上缴税金总额18.83亿元,位列全省第41位。2015年上半年,山水获评“2015年中国大型水泥集团环保标杆企业”,其水泥熟料总产能位列全行业第六名。尤其是集团下除水泥之外的其他产业,全部保持运行正常,业绩稳中有进。
一位山水旗下新型材料公司的负责人话语意味深长:“我们公司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来工作是看重山水的地位、实力和施展平台。这场纷争本与他们没关系。”
这位负责人时常对年轻山水人说:如果相信山水,就好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现在留下来的年轻人,都是信任我们,坚信山水未来,愿意在这里成就理想的人,这里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从内心里,我很焦急,作为山水一份子,我绝不希望他们带着一腔热血来,却无辜受伤害离去,那样,我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他们。”这位负责人几近哽咽。
能在巨大纷乱中保持着山水的稳定生产,这何尝不是大部分山水人,用实际行动捍卫“家园”的一种表达。他们中既有为山水操持一辈子的老职工,也有带着理想和信念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理想和情感,被共同的家园维系在一起,他们懂得家好人和、家亡人散的道理。
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再大的灾难都会变得渺小,再阴暗的天空也会出现彩虹。勾心斗角、四分五裂,再坚固的基石也如散沙,再巍峨的大厦也将坍塌。经历飓风骤雨的人们,又该如何面对已是满目疮痍的家园?任其遭受摧残盲目逐流而不自知,为一己私利不惜尽毁家园而不自省,最终落得个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的命运。
纵观企业发展史,有多少大企业曾叱咤风云数载,却在三五月间轰然倒下。曾让“脑黄金”风靡全中国的巨人集团、曾被誉为药业“日不落帝国”的三株药业、曾在广大农村市场红极一时的飞龙家电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都已随风而逝,仅仅留下一段记忆,一个符号。
曾经的“济南兄弟”——三株药业,也在最辉煌的时期经历了一场突发风波后,企业上下没有团结起来想办法找出路,除了执意与风波当事人对簿公堂,打起近两年的诉讼官司,再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挽救企业日以下滑的声望和经营状况,最终,这个曾经药业的“日不落帝国”,赢得了官司,却输掉了企业。
同胞的教训,足以警醒如今的山水。鲁迅有句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与其在纷争中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还要让更多的无辜者成为牺牲品,让一个百年品牌毁于一旦,难道真的不能用山水人的智慧和山东汉子的雅量,共同寻找某种求同存异的方式?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山水发展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归根结底,在山水‘人和’最重要,30年前如此,30年后亦如此。”山水一位高管发自内心地感慨,或许正是山水纷争迷失的解决之道。
来源:中国建材报 本报记者刘媛媛
地址: